
大众网记者 刘萍萍 通讯员 蒲凡 青岛报道同花配资
“从家出门走10分钟,能买菜、能吃饭、还能修家电,现在生活真是方便!”在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时光里便民生活圈,居民的切身感受,折射出该区政协三年来持续助推市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履职成效。自2023年至今,青岛市黄岛区政协围绕“繁荣市集经济、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主题,连续开展专题调研、提案督办及“回头看”监督性视察,构建“调研—建言—监督—落实”履职闭环,推动市集经济实现从“有”到“优”、从“活”到“强”的转变,交出了一份兼具民生温度与发展力度的履职答卷。
深入一线查实情,精准把准“升级痛点”
“不亮委员证,以赶集群众身份和摊主拉家常,才能摸清市集发展的真问题。”今年9月,黄岛区政协“回头看”视察组一行13人联合区商务部门,分三路深入滨海街道悦和花街、辛安街道沂河路、长江路街道时光里便民生活圈,开展“沉浸式体验+面对面恳谈”式监督视察。
在悦和花街,委员们实地走访配套停车场,发现因周边施工影响,停车场未能完全启用,导致群众停车“一位难求”。在时光里便民生活圈,视察组发现智慧农贸系统虽已安装,但部分老年人面临“数字鸿沟”问题。此次视察共收集设施配套、服务时长、智慧化适配等12项具体问题,委员们现场与区商务部门、属地街道及运营方沟通,深入了解问题症结。
“这次视察‘直奔现场’,既看到成绩,也直观发现差距与不足。”区政协常委、区商务局副局长朱亚军表示,实地察访不仅掌握了便民生活圈运营实情,也为“如何精准匹配民生需求”指明了方向,为后续建言奠定坚实基础。
聚焦“靶向改”同花配资,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落地
“去年建议的‘统一收银模式’,这次在濠洼步行街看到商户都在用;上次提到的‘市集与区内大型活动结合不足’,如今在嘉年华·海信广场、悦和花街、乔家洼等商圈中也看到了改变!”委员焦玮玮的一番话,道出了黄岛区政协“靶向整改—跟踪监督”机制的实效。
为避免“调研一阵风、建议纸上飘”,区政协建立“年度调研+次年监督+三年跟踪”机制,将“回头看”作为推动诉求解决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抓手,督促相关单位快速响应、逐项落实。三年来,围绕泊里大集“地面不平整”“摊位审批流程长”“公共厕所不足”等问题,区政协重点督促区商务部门及属地镇街优化环境,完成砂质地面硬化、停车场扩建和公厕提升。针对“部分市集冬季运营难”“品牌连锁店占比低”等短板,推动区商务局出台《青岛西海岸新区现代流通强县专项资金使用实施细则》,安排120万元资金支持市集提质升级。在今年9月,前期发现的18项具体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,“靶向整改”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。
着眼“长效建”,夯实便民生活圈发展根基
“整改不是终点,我们要通过调研和视察,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形成‘长效机制’,让民生服务持续升级。”在今年9月下旬的视察座谈会上,区政协副主席王增莲强调。
基于视察中发现的共性问题,区政协结合2023年专题调研、2024年“回头看”经验,形成《关于进一步优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议》《盘活存量资源 优化便民商业生态》等提案,从标准完善、资源整合、政企联动等维度提出优化市集标准、盘活闲置资源、深化校城联动等建议,助力便民生活圈长效建设。
从2023年形成8条核心建议,到2024年推动9项具体措施落地,再到2025年聚焦品质提升推动“靶向整改”,黄岛区政协始终以“钉钉子”精神深耕市集经济与便民生活圈建设。目前,全区已建成市级试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9个,涵盖便利店、综合超市、早餐店、维修点等各类商业网点1939个,培育零售品牌连锁店2034个,带动就业1.9万人,服务居民超25万人。
下一步,黄岛区政协将继续以“回头看”监督性视察为抓手,持续关注市集品牌化、数字化升级,让“家门口的幸福”更加可感可及,为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新区注入更多政协力量。
银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